2016-09-03

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巴黎协定》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巴黎协定》的决定

(2016年9月3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决定:批准2016年4月22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在纽约签署的《巴黎协定》。

4月2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巴黎协定》高级别签署仪式现场。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记者李惠子 翟翔)中国最高立法机关3日批准《巴黎协定》。该协定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作出了框架性安排,具有重大意义。

立法者是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的闭幕会上投票做出这一决定的。

备受期待的《巴黎协定》是继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将形成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

“批准《协定》符合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方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勇在关于提请审议批准《巴黎协定》的议案的说明中表示,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批准《协定》将“进一步推进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维护生态安全。”张勇说,批准《协定》有利于维护中国发展权益,也有利于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016年4月22日正值“世界地球日”,中国在联合国总部签署了《巴黎协定》,向国际社会发出了中国愿与各国共同抵御全球变暖积极而有力的信号。中国承诺将在G20杭州峰会前完成参加协定的国内法律程序。G20杭州峰会将于9月4日-5日举行。

2015年12月12日,历经近两周的艰巨谈判后,196个缔约方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COP21)同意通过《巴黎协定》,旨在控制主要由碳排放而导致的气温升高。

《协定》设立了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以内的长期目标,并为将气温升幅控制在1.5℃以内而努力。

2009年于丹麦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因各国于减排责任上发生争议而失败,《巴黎协定》则是全球气候谈判的一大里程碑。

环境专家认为中国帮助解决了若干棘手的问题。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将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0%到65%,以兑现在《巴黎协定》中所做的承诺。

这些目标已体现在了中国国家自主贡献及第13个五年计划(2016-2020)中。

签署后,《巴黎协定》在不少于55个缔约方交存其批准、接受、核准或者加入文书之后第30天起方可生效。这些缔约方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应至少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55%。

《协定》在2017年4月21日前开放签署,因此各缔约方仍有一年时间签署该文件。截至8月22日,已有180个《公约》缔约方签署了《协定》,23个国家交存了参加《协定》的法律文书。

乔治城大学外交学院副教授乔安娜·里维斯指出:“气候变化也许是中国迄今展现出最强国际领导力的领域。在中国主办G20峰会之际,世人可以期待能源和气候议题将处于前列核心位置。”

“中国看起来正负责任地带头树立限制全球变暖的榜样。”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副总裁、亚洲项目主任包道格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

“中国运用主办G20峰会的机遇尝试在与会国家中引发潮流效应的举措是很明智的。”包道格说。

环境专家们表示中国这样的大国所做的具体承诺将增加对2020年前让《协定》生效的期待。“我认为《巴黎协定》很快就将生效。”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所长杰弗里·萨克斯说。(完)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乔雷华 SN098